《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与课例分析 (共42张).pptx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 解读与课例分析,2018年中山市新课标培训,,,第8次课程改革 2001年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2003年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实验稿,2013年 启动普通高中课程修订工作,,,,1,2,3,2018年1月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为谁培养人 培养怎样的人 怎样培养人,,概述,概述,传承整合提升,(梅德明,王蔷,2018),两“能” 两“品”,概述,变化,变化,,不变,概述,了解课标,1/6 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3/6 课程结构,4/6 课程内容,2/6 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5/6 学业质量,6/6 实施建议,注本ppt未注明出处的材料均来自2017版课标,了解 课标,总目标,具体 目标,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促进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培养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和发展学生在接受高中英语教育后应具备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等学科核心素养。,了解 课标,2/6 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语音包括重音、语调、节奏、停顿、连读、爆破、同化等。说话者通过语音的变化表达意义观点,反映其态度、意图、情感等。,词汇知识 读音、字形、词性、字义、用法搭配、派生 15001600义务 500必修* 10001100选择性必修** 1000选修2003版3500-789N,参见附录 句法关系语义关系语境表意 词块听说读写看词典工具使用, 语法词法句法 词法词的形态变化,如名词的数、格等; 句法句子结构,如句子的成分、语序、种类等。 教师应该认识到,本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英语教学语法观,是以语言运用为导向的“形式一意义一使用”三维动态语法观。 p25 语法项目表句子成分增加按结构分类;主从复合句增加同位语从句;去除间接引语,语用知识在特定语境中准确理解他人和得体表达自己的知识。,语篇知识包括语篇的构成、语篇的表意以及语篇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如句与句、段与段、标题与正文、文字与图表之间的关系。 语篇的微观组织结构句子内部的语法结构、词语搭配、指代关系、句子的信息展开方式等。 语篇的宏观组织结构段与段的关系以及各部分与主题之间的关系,还包括语篇类型、语篇格式等。,基于语篇的英语教学,并非是在传统教学模式上增加一个语篇层次的教学,而是应该围绕语篇来进行语言教学,帮助学习者认识到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要素是如何相互联系、共同组织和建构语篇的。 教师要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具体语篇的结构和语言特征,即关注语篇的各个组成部分以及语篇所用的语言是如何表达意义的,避免单纯地讲授语篇知识。,语篇口头语篇书面语篇,根据交际目的、交际场合的正式程度、参与人的身份、角色、情感、态度、文化背景等,选择正式或非正式、直接或委婉、口头或书面语等语言形式,得体且恰当地与他人沟通和交流,达到交际的目的。,了解 课标,4/6 课程内容,,,文化知识指中外文化知识,包括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 物质方面饮食、服饰、建筑、交通等,以及相关的发明与创造; 精神方面哲学、科学、教育、历史、文学、艺术,也包括价值观念、道德修养、审美情趣、社会规约和风俗习惯等。 学习中外优秀文化,通过对不同文化的比较、鉴赏、批判和反思,拓宽国际视野,理解和包容不同文化,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认识,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情感,成为有文明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人。,文化知识内容要求中主要列出节日、习俗、体育运动、人物、文化元素和标志、成语俗语的文化内涵、文学作品、文化现象等 9. 学习并初步运用英语介绍中国传统节日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京剧、文学、绘画、园林、武术、饮食文化等),具有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正确价值取向的认知、行为和品格 学会用英文讲述好中国的故事,坚定文化自信,增强国家意识,一、教材内容的补充和学习; 二、习语和成语等学习和操练; 三、文化专题课外阅读; 四、文化专题活动; 五、中外交流活动。,了解 课标,4/6 课程内容,,,看通常指利用多模态语篇中的图形、表格、动画、符号以及视频等理解意义的技能。,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看、写等方面的技能。听、读、看是理解性技能,说和写是表达性技能,两种技能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课外视听活动每周不少于30分钟;课外阅读量平均每周不少于1500词(必修课程阶段不少于4.5万词)。 课外视听活动每周不少于40分钟;课外阅读量平均每周不少于2500词(选择性必修课程阶段不少于10万词)。,训练应用 持续渐进 专项综合 课内课外,了解 课标,4/6 课程内容,,,学习策略主要指学生为促进语言学习和语言运用而采取的各种行动和步骤。 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交际策略和情感策略等。 元认知策略指学生为了提高英语学习效率,计划、监控、评价、反思和调整学习过程或学习结果的策略; 认知策略指学生为了完成具体语言学习活动而采取的步骤和方法; 交际策略指学生为了争取更多的交际机会、维持交际以及提高交际效果而采取的策略; 情感策略指学生为了调控学习情绪、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而采取的策略。,了解 课标,4/6 课程内容,以核心素养为目标,依据课程内容要求,开设好必修、选择性必修 和选修课程,2. 关注主题意义,制订指向核心素养的单元整体教学目标,4. 实践英语学习活动观,促进核心素养有效形成,3. 深入研读语篇,把握教学核心的内容,5. 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学生学会学习创造条件,6.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拓宽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7. 处理好教、学、评的关系,达到以评促教、以评促学的目的,8. 不断提高自身专业化水平,与课程改革同步发展,6/6 实施建议,了解 课标,附录,了解 课标,词汇 语法 增加教学案例 去掉功能意念项目表及话题项目表,案例分析,单元整体教学,语篇解读,英语学习活动观,思维品质,例1Other Houses, Other Rules,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 P57-58,单元整体教学,课例 分析,例2人教版M8U2 Cloning,课例 分析,单元整体教学,例3人教版M1U3 Travel Journey,单元整体教学,课例 分析,研读语篇就是对语篇的主题、内容、文体结构、语言特点、作者观点等进行深入的解读。 语篇的主题和内容是什么即What的问题; 作者或说话人的意图、情感态度或价值取向是什么即Why的问题; 作者为了恰当表达主题意义选择了什么样的文体形式、语篇结构和修辞手段即How的问题。 Why和How的问题通常没有唯一答案,对语篇深层意义和文体结构的解读更多取决于教师的教育背景、生活阅历、认知方式,以及教师在与语篇互动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分析和探究能力。因此,每个人都可能会给出不同的解读和阐释。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 P59,语篇解读,课例 分析,课例 分析,例4人教版M3U5 Canada,What 游记“A Trip on The True North”是一篇,介绍了两姐妹乘火车从温哥华自西向东横跨加拿大到大西洋沿岸的旅行。 Why 从中国学生的视角以游记的形式介绍加拿大概况。 How 典型的游记。明线是按照时间、路线、见闻、感受的线索展开;暗线则是对加拿大的主要地理概况(城市、人口、自然资源等)、著名景点、气候以及风土人情等进行介绍,使读者了解加拿大的地理、经济、文化、农业、体育、人口、交通等方面的主要概况。,教学活动设计思路 分层整合时间、路线、 见面和感受等相关信息 在零散的信息之间建立 起关联 进一步提炼和整合加拿 大国家概况 比较中加两国概况,语篇解读,例5 例6The Paradox of ChoiceWhy More Is Less,中山纪念中学2018年青年教师十佳赛英语组复赛,语篇解读,课例 分析,主题语境,语篇类型,,,,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学习策略,,英语学习活动观,课例 分析,六要素整合的英语学习活动观是指学生在主题意义引领下,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一系列体现综合性、关联性和实践性等特点的英语学习活动,使学生基于已有的知识,依托不同类型的语篇,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进自身语言知识学习、语言技能发展、文化内涵理解、多元思维发展、价值取向判断和学习策略运用。这一过程既是语言知识与语言技能整合发展的过程,也是思维品质不断提升、文化意识不断增强、学习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p13,1. 以活动为途径布卢姆的认知六层次 2. 主题引领,依托语篇,六要素整合 3. 指向核心素养,英语学习活动观,课例 分析,【英语学习活动观】以主题为引领,以语篇为依托,将语言知识学习、文化内涵理解、语言技能发展和学习策略运用融合在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等三类相互关联的语言与思维活动中。,英语学习活动观,课例 分析,例7Who wants to be a millionaire I dont,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 (2017年版)P64-67,英语学习活动观,课例 分析,例8人教版M8U2 Cloning纪中蔡球获奖课例,英语学习活动观,课例 分析,例9人教版M5U3 语言学习课,核对答案教师讲解 小组合作活动 记忆型 分析型 “语块积累” “文本赏析” “错题讨论” “不同表达方式比较” 应用型 创新型,英语学习活动观,课例 分析,从四个层面对思维品质进行描述 辨识与分类;分析与推断;概括与建构;批判与创新,思维品质,课例 分析,学习活动中的思维训练 观察 比较 分析 推断 归纳 概念建构 批判性思维 创新思维,(梅德明,王蔷,2018),Girls are doing so much better than boys in school subjects that all the best jobs will be taken by females. Why will females take all the best jobs in the future Academic perance is closely related to future jobs. Best jobs should go to males.,思维层 次不够,批判性 思维,T I am feeling tired. What d